不想再卷了
2024年的“618”早已落下帷幕,今年全网销售总额为7428亿元,与去年同比没下降7%,618大促被拉长了整整1个月,也无法拉动GMV的增长。 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,众多品牌被困在价格的泥潭中艰难的卷着。 苹果第一季度的中国地区销量暴跌“25%”、Lululemon失去中产女性的青睐,悄悄的入驻了奥特莱斯,56家出版社抵制某平台的“618”等事情的发生正是当下市场下行的一个缩影。 当品牌卷完线下卷线上,卷完女性卷男性,卷完增量卷存量,到现在的卷完价格卷还是卷价格后,才发现实在没有什么可卷的了,不得不长叹一声“苍天啊,在让我多活500年吧”!
生存法则公式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教育我们要从人的需求出发,去构建品牌的产品、价格、渠道、与营销方式,这很重要,也不能被忽视。
但在现今的宏观经济环境下,线上购物横行,主播套路漫天飞的购物环境中,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变了,他们不再被“OMG买它买它”、“我为兄弟们打下来了,来29.9元,上车”、“来宝子们,最后10单”等话术所影响,他们只愿为“确定性的事物”付款。
怎么理解“确定性的事物”呢?
确定性的事物=能掌控x能感知x 能摸到
能掌控:消费者能清楚的掌握所购买之物的价值、到手时间,退换货的机制等。比如:今年“某宝”、“某东”等主流平台全面取消了预售,也正是因为在过去的预售机制下,有部分“下头”商家玩起了套路,收了定金的不发货,发了货的严重货不对板,找商家找客服又被踢皮球。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了平台以及其他合规经营的品牌,更让消费者开始冷静对待消费决策,对于不受掌控的事物,选择观望的态度。
能感知:消费者能直观的了解到,查询到所购买之物的信息,包括产地溯源、成分组成、安全卫生、价格优势等。如: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着力于减少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。美妆品牌将自身的产品的化学分子画了出来,食品品牌选择将原材料的产地进行溯源,饮品品牌更将GI指数、KCAI指数标注在宣传海报上。因为品牌方知道,信息的平衡性能够对消费的决策起到引导作用,促成付款行为动作的形成。
能摸到:“人天生是社会性动物”,与真实世界的互动,与周围环境共存,与其他人接触都能无时无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行为。比如:前面有说到线上货不对板的例子比比皆是,但在线下基本发生的几率几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,因为一旦货不对板,消费者就不会付款。随着 CityWalk 与 CityRide 的成为新的时尚生活与社交方式,越来越的品牌将运营的比重从线上转向线下,因为这是品牌方与消费者亲密接触最好的机会,让消费者能看得到,更能摸得到,主打的就是所见即所得的真实性。
实实在在的要素
当消费者为“确定性的事物”付款时,品牌要不断增强、优化自身已被感知的“确定性的事物”卖点,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付款要素。 线下的崛起并不意味着要承担起品牌营收的重任,更多是担负起与消费者互动的责任,让其感受到品牌的真实性与确定性,缩短消费决策时间。至于卖货可以在互动体验后交由线上平台完成,线上和线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相互融合能更好的吸引目标消费者,增加品牌曝光度,提高品牌竞争力,完善渠道矩阵,从而实现业绩增长(具体的线上线下融合策略与方法了在本文就过多讨论了,后续将专门出一片关于线上线上融合策略,届时还请多多留意公众号推送哦~) 确定性的事物=能掌控x能感知x能摸到,这各公式中的每一项都不能被忽视,三者缺一不可。
免责申明
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和网友投稿,本站仅作交流平台,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告知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联系方式:021-5465 07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