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1年,正值民族工商业觉醒之际,上海华明电池厂在虹口区悄然创立。创始人黄晶以"实业报国"为志,取"白象"为商标——象者,力大而温厚;白色象征光明与洁净,寄托着以先进技术点亮国民生活的愿景。彼时中国电池市场被美国"永备"、德国"狮牌"等洋货垄断,华明厂以独创的“碳锌叠层技术”突破工艺瓶颈,所生产的电池续航力较洋货大幅提升,价格低廉,迅速赢得“国货精品”美誉。
至1929年西湖博览会,白象电池斩获“特等金奖”,《申报》以“电池之王,华商之光”为题整版报道。1933年,上海永安百货设立白象电池专柜,其广告语“一象抵三狮”成为街头巷议的经典案例。这一时期,白象不仅占据华东市场六成份额,更通过香港,将产品输往南洋华侨聚集地。
抗战全面爆发后,华明厂于1938年迁入法租界维持生产。黄晶带领着一众研发人员攻克了防漏电技术,使电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性有所提升。这一突破令白象电池成为盟军东南亚战场的战略物资。
1944年重庆《大公报》记载:“远征军将士随身三宝:白象电池、云南白药、骆驼香烟。”至1947年,白象年产量突破2000万节,出口量占全国电池总出口量的58%,创汇额仅次于生丝与桐油。
1964年“白象”电池并入上海汇明电池厂后,白象研制出“碱性锌锰电池”,使用寿命较传统碳性电池延长5倍。1979年10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恢复全国商标统一注册后,白象牌商标于1981年5月被重新编为注册证号:100073;1990年,白象又随上海汇明电池厂一起并入上海电池厂。
1993年与日本松下达成技术合作,建成国内首条LR6碱性电池自动化生产线。
百年历程中,白象始终恪守1921年商标注册证书上的箴言:“以光传薪,永续匠心”。您家中是否还留存着老式白象电池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与国货记忆的故事。